菜譜

當前位置 /首頁/私房菜式/菜譜/列表

苓桂術甘湯(水溼遮蔽心陽)撥雲見日

苓桂術甘湯(水溼遮蔽心陽)撥雲見日的做法步驟圖

苓桂術甘湯,著名治療因水溼不化,清陽不升而導致心臟水溼眩暈症,中陽不足之痰飲,胸脅支滿,目眩心悸,或短氣而咳,舌苔白滑,脈弦滑或沉緊的方子。它出自《金匱要略》,是溫化寒溼劑。

桂枝 12克,
茯苓30克,
炙甘草10克,
白朮10克。

用料  

茯苓 20克
炙甘草 10克
桂枝 15克
白朮 15克

苓桂術甘湯(水溼遮蔽心陽)撥雲見日的做法  

  1. 茯苓20克,桂枝15克,白朮15克,炙甘草10克。陽氣不足,就會有水飲!
    因為一個人如果陽虛,就會導致氣化不利,身體裡的水飲無法變為霧靄一般的水氣,散佈給臟腑,只能淤積在身體裡到處流淌。

    若停留在胸脅,就會阻滯氣機執行。氣機不暢,清陽不升,故心陽受阻,頭目暈眩。水氣凌心,還會引起心悸。飲邪犯肺,肺失宣降,則會出現短氣而咳。

  2. 劉渡舟:苓桂術甘湯證幾則(還可以治鼻炎?)(上)

    苓桂術甘湯證幾則

    (1)水氣上衝案

        陳某,女,52歲。患頭暈,心悸,胸中滿悶,每到夜晚則氣上衝胸,諸證隨上衝之勢而加劇。伴有面部虛浮,目下色青,下肢輕度浮腫,小便短少不利,口雖幹但不欲飲水,強飲則胃中痞悶。

        問其大便反而祕結不通,五六日一次,堅如羊屎。舌質淡胖,苔白滑,脈沉滑無力。

        此證為心脾陽氣兩虛,脾陽不運,則水氣內停,心陽不振,則水氣上乘。水氣上衝,陰來搏陽,所以頭暈,心悸,胸悶;水氣不化,津液不能布行,則小便不利而大便反祕;水氣外溢面板則為浮腫。

        治療當以溫通心陽,氣化津液,降衝伐水為主。

        茯苓30克,桂枝10克,白朮10克,炙甘草6克。

        服藥兩劑後,氣上衝胸及頭暈、心悸等證得以控制。上方加肉桂3克,澤瀉10克,助陽消陰,利水行津,又服兩劑,口渴止,小便利而大便下。最後採用脾腎雙溫之法,又合用真武湯使陽回陰消,精神振奮。

    (2)奔豚證案

        陸某,男,42歲。因患冠心病心肌梗死而住院,經兩個多月治療,病情沒有緩解。

        現症:心胸疼痛,心悸氣短,每當心痛發作之時,自覺氣上衝咽喉,便覺氣息窒塞,周身出冷汗,恐怖欲死。舌淡苔白,脈弦而結。

        此奔豚發作,屬於心陽虛衰,坐鎮無權,水氣上衝,閉塞胸陽。

        治當通陽下氣,利水寧心。

        茯苓18克,桂枝10克,白朮6克,炙甘草6克,龍骨12克,牡蠣12克。三劑。

        藥後衝氣平息,心神得安,但脈仍有結象,並伴有明顯的畏寒肢冷。此下焦腎陽未復,水寒之勢尚未平伏。上方加附子10克,生薑10克,白芍10克,又服三劑,下肢轉溫。

        但心悸,胸痛偶發,轉用:茯苓12克,桂枝10克,五味子6克,肉桂3克,炙甘草6克,又服六劑後,諸症皆平。心電圖檢查大致正常。

  3. 3)鼻不聞香臭案

        吳某,女,50歲。患鼻塞難以呼吸,不聞香臭氣味,每晚都要用“鼻眼淨”滴鼻才能安然臥寐,否則,鼻道堵塞,氣道不通而被憋醒。患病已7年,屢治無功。伴見頭暈,胸悶,心悸,指端麻木等症,舌質淡嫩,六脈沉弱無力。

        證屬心肺陽氣虛弱,陰氣用事,久而生飲。

        茯苓15克,桂枝10克,白朮6克,炙甘草6克,半夏10克,厚朴10克,薤白10克。

        此方連續服用十多劑,飲消氣通,而後鼻能聞知香臭。

    【解說】李東垣曾指出:中氣虛弱,清氣不升,可以導致清竅不利的病變,所以他採用溫補脾胃而升清陽的方法來治療清竅不利證。

        但是,本案則運用苓桂術甘湯溫陽化飲之法來治療清竅不利病變。這是因為心肺陽氣虛弱,寒飲內生,也往往可以產生鼻塞,呼吸不利等證,這種情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,應該引起注意。

  4. 眩暈案

        吳某,女,38歲。

        患頭暈目眩,嚴重時坐立不穩,經多方診治仍無療效。病人面色㿠白,舌質淡苔水滑,飲食與二便基本正常。

        辨為水飲內停,上冒清陽,治以溫化痰飲為法。

        茯苓30克,桂枝12克,白朮10克,澤瀉15克,牛膝10克,炙甘草6克。三劑。

        服藥後療效顯著,眩暈明顯減輕,因方藥對證,囑其繼續服用,又六劑後,證情基本穩定,予澤瀉湯加味善後。

小貼士

《傷寒論》曰:“傷寒,若吐,若下後,心下逆滿,氣上衝胸,起則頭眩,脈沉緊,發汗則動痙,身為振振搖者,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。”
《金匱要略》曰:“心下有痰飲,胸脅支滿,目眩者,苓桂術甘湯主之。”又曰:“夫短氣有微飲,當從小便去之,苓桂術甘湯主之。”
【配方】茯苓四兩(12g)桂枝去皮三兩(9g)白朮二兩(6g)甘草炙二兩(6g)

【主治】中陽不足之痰飲。胸脅支滿,目眩心悸,短氣而咳,舌苔白滑,脈弦滑或沉緊。主要用於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眩暈,慢支,哮喘,充血性心力衰竭,潰瘍病,神經性嘔吐,胃腸神經官能症,慢性腎炎,關節炎等等屬水飲停於中焦者。
【應用】辨證要點:本方為治療中陽不足痰飲病之代表方,臨床應用以胸脅支滿,目眩心悸,舌苔白滑為辨證要點。劉渡舟教授認為,苓桂術甘湯證發病關鍵是“水氣上衝”,極易引起心悸、胸悶、短氣,劉老謂之“水心病。”臨床辨識此病名注意色、舌、脈、證的變化。
望色:多見面色黧黑,此為“水色。”病重者,在顴、頰、鼻柱周圍、下額等處,或皮裡肉外出現類似色素之黑班,名為“水斑。”
察舌:舌質淡嫩,苔水滑欲滴。
切脈:或弦,或沉,或沉弦並見,病重者見結代或沉弦不起。
辨證:
(1)有水氣上衝之候。病人自覺有一股氣從心下上衝胸咽;
(2)胸滿,夜間為甚,遇寒加重,多伴有咽喉不利,如物梗阻;
(3)心悸,多發於晨起、夜臥、飲食之後,或伴有左側頸部血脈脹痛;
(4)短氣。表現為動則胸悶發憋,呼吸不利,甚則冷汗自出。
治療“水氣上衝”的“水心病”,首選苓桂術甘湯,本方溫陽下氣而治心悸、胸滿,利小便以消水陰而治痰飲咳逆。藥僅四味,但配伍精當,大有幹軍萬馬之聲勢,臨床療效驚人,尤治“水心病”一證,可謂獨樹一幟。
【加減】咳嗽痰多者,加半夏、陳皮以燥溼化痰;心下痞或腹中有水聲者,可加枳實、生薑可消痰散水。
本方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、心源性水腫、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、梅尼埃病、神經官能證等屬水飲停於中焦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