麪包

當前位置 /首頁/烘焙課程/麪包/列表

(技術篇)割包理論知識

(技術篇)割包理論知識的做法步驟圖

我真的是從內心喜歡一切帶有花紋的東西,正因爲有這個喜好,一頭扎進蛋糕裱花紋樣的研究中好多年。

     麪包一直是我的內傷,不會做,倒是吃遍了大江南北、各路大神給我寄過來的包,搞得我很會品嚐😂。     

      今年忽然就想學做麪包,在下廚房找了各種方子收藏起來天天研究,從吐司做到花樣麪包,直到有一天忽然看見了歐包,開始確實是被歐包上的割花給迷住了,後來自己養了天然酵母、然後第一個歐包出爐,品嚐了跟吐司完全不一樣的口感香濃的麥香味兒、紮實的口感,從那一刻起,被歐包深深折服了。當然割包也是我必須要修的課程。在網上看了很多人的割包貼,自己也找了視頻做研究,做了筆記,這個就是我在B站裏看的法國麪包學校公開課、其中的割包理論課程

     有興趣的小夥伴移步去看那個法國小夥子演示的視頻,講的好詳細。
     我在這裏給自己做個割包筆記。雖然對割包很迷,但我想割包肯定不會是任性亂割,會有它自己的一套規律。透過這個視頻,大體瞭解了割包基礎知識,對以後自己設計簡單的割包圖案有很大的幫助。


    割包經常被稱爲“麪包師的簽名”。因爲它決定了麪包烤好後的外觀美感,但割包對面包成品的內部結構也有很大影響。

用料  

割包刀+熱忱

(技術篇)割包理論知識的做法  

  1. 圖示中是同一個麪包的俯視圖和橫截圖。
          如果我們只在麪包中間割一刀,割口位置非常準確、定向,爲麪包烘烤時的內部氣體制造了非常準確定向的出口。烘烤時,麪糰中的氣體會由這裏排出,排出途徑非常準確,就定位在割口處。那麼靠近上方的這個位置就會有很強的氣體壓力,因爲所有的氣體都想從這裏出去,這就在麪包內部形成了非常強的壓力,就經常會出現合併現象,數個蜂窩結構在這裏合併到一起,這會造成麪包烤好後,在割口下方的位置出現大洞。如上圖中所畫的大洞。

    (技術篇)割包理論知識的做法步驟圖 第2張
  2.      相反,如果我們使用另一種方式割包,比如上圖中所割的花紋,在烤制時,麪糰表面的出氣割口更加分散,一些氣體選擇從另一邊出去、其他的在這一邊出去。所以麪包內部的壓力就相對小了很多,那麼氣泡的合併較少,烤好的麪包蜂窩結構的形變就較少。
      割口要能讓麪糰一端到另一端中的氣體都可以順利排出,所以割口必須從一個頂端至另一個頂端,另外,割口必須有足夠的深度以便面團中的氣體在烘烤時排出。
        我們可以割一個非常簡單的一條直線的割口,但有些時候會造成內部結構上的瑕疵,因爲氣體排出時被侷限在唯一的割口處,但這是很常見的割包方式。
       我們也可以做一下些稍微美觀的割口,比如花卉圖案。這種割口可以讓氣體更準確地排出,同時保持更均勻的內部結構。
       

    (技術篇)割包理論知識的做法步驟圖 第3張
  3.        圓形麪包我們有更經典的割包方式,比如經典的方形割包(我們經常說的井字型)。割口必須保持乾淨利落,這種割法非常經典。

    (技術篇)割包理論知識的做法步驟圖 第4張
  4.      同樣的,我們也可以用更有美感的割法,比如:螺旋狀割包。在一側旋轉着割一刀,在麪糰另一邊、另一個旋轉方向割一刀。爲了讓烤好的麪包外殼像這樣(手拉手一樣)結合。



     

    (技術篇)割包理論知識的做法步驟圖 第5張
  5.       以上是一些割包方式的例子,這些例子都遵循了割包刀的技術要點,就是在麪糰表面割出足夠的割口來讓氣體排出,除此之外,就是個人的選擇了。取決於是想讓氣體從唯一的割口排出、還是讓氣體從多個割口排出。

    (技術篇)割包理論知識的做法步驟圖 第6張
  6.       割包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“簽名”,不僅僅是美感上的考量,它同樣參與了影響麪包最後內部結構。多出分散的割口以及規律的內部蜂窩結構。

    (技術篇)割包理論知識的做法步驟圖 第7張
  7.        總得來說,割包既是關係到麪包美感的“麪包師簽名”,也同時影響了麪包最後的內部結構。

    (技術篇)割包理論知識的做法步驟圖 第8張

小貼士

割包之前,把圖案熟記於心,割包時才能不猶豫、一氣呵成。也可以提前用竹籤畫個底稿。

TAG標籤:理論知識 技術 割包 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