麪包

當前位置 /首頁/烘焙課程/麪包/列表

最好吃的牛奶吐司-北海道吐司-100%中種(含70%中種法)

最好吃的牛奶吐司-北海道吐司-100%中種(含70%中種法)的做法步驟圖

圖片在手機,整理好再補上
強調:此方子非原創!僅作爲平時操作備忘使用!


剛開始做吐司,折騰了各種方子,但是不知道原來自己喜歡吃的那種是什麼吐司,即使我連名字都不知道,但是我一直雲牽夢繞,後來,我終於知道了他是日式北叫海道吐司-極品拉絲吐司!

北海道這名字,一聽就知道是日本的,馬上就能想到奶香味勁爆,但又十分柔軟!

後來聽說北海道吐司是烘焙愛好者的必修課,最常用手法的就是湯種或中種,於是我試着做一個又一個的方子,對我而言,做好北海道吐司,就是吐司生涯的終級目的和里程碑!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方子,沒有之一!

本配方透過有牛奶、淡奶油、奶粉、黃油這四種乳製品,能使吐司的奶香味發揮到極致,一出爐就會香驚四座,這幾中材料不單爲麪糰提供水份,還爲吐司增添的風味。中種使麪糰的保水性,抗老化能力更強(常溫放三天以上完全沒問題),由於淡奶油使麪糰的乳化性變得更好,如果你沒有淡奶油的話,可以用牛奶代替,但是做出來的卻跟北海道吐司不一樣了!

我們來計算一下本配方的含水量
牛奶的含水量爲90%
蛋白的含水量爲90%,
淡奶油的含水量爲60%,
我們來計算一下吐司的含水量:
牛奶75克*0.9=67.5克,或者(80克*0.9=72克)
蛋白40克*0.9=36克,或者(35克*0.9=31.5克)
淡奶油70克*0.6=42克,
總共就是67.5克+36克+42克=146克,72克+32克+42克=146克,
146克/250克=0.58,接近60%的含水量。
如果你剛好有些材料不夠,或者想做出一些味道上的改變,可以透過這三者之間的配比靈活調整,只要讓它們的總含水量大約等於60%即可。

麪粉:
目前 我只用新良和白燕的高筋麪粉做過這個配方,其它的還沒試過

北海道吐司可以用70%中種法操作,但是成品我覺得沒有百分百中種的好!
A:70%中種法的操作步驟一樣,配方如下:
中種麪糰:(175g高筋粉,3g乾酵母,90g牛奶,40g全蛋液,2g鹽,15g砂糖)
主麪糰:75g高筋粉,30g細砂糖,1g鹽,55g淡奶油,黃油20克

B:煉乳版的類北海道吐司,更香甜,配方如下:
中種麪糰:(250g高筋粉,50g全蛋液,15g砂糖3g乾酵母,65g牛奶,60g淡奶油,)
主麪糰:煉乳30克,2g鹽,奶粉25克,15g細砂糖,黃油20克

B:無黃油版北海道吐司,配方如下:
中種麪糰:(300g高筋粉,9g砂糖,2.5g乾酵母,96g牛奶,95g淡奶油,)
主麪糰:20g蛋清,45g細砂糖,4g鹽,1g乾酵母,奶粉18克,10g淡奶油,


因爲中種麪糰含有較高比例的麪粉,在長時間的發酵過程中,麪粉吸水已經產生了部分麪筋,在揉麪時會比製作普通吐司更容易到達10成筋度,因此你要多注意觀察,以免揉麪過度。


操作環境:室溫21度,溼度80%(非常重要)
模具:450克吐司盒
份量:3-5人食用(出爐後未完全冷卻前撕着吃最好吃)
儲存:常溫密封儲存3天,冷凍儲存1個月
燒烤時間:預熱溫度上下火200度5分鐘,烘烤溫度上火170度下火180度,或上下火175度烘烤時長大約爲40-45分鐘,要根據你的烤箱溫差靈活調整

操作時間:約8小時

這個吐司最好不要切開,就直接撕着吃

如果室溫高於30℃,那發酵的時間就要相應減短,以麪糰狀態作爲判斷標準,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標準時間。

天熱的時候,做麪包的所有材料可以冷藏之後使用,以免在揉麪過程中麪糰溫度過高(不能超過28度)

也可以揉麪完成後,直接分割-整形-最後發酵-燒烤

2020.5.5最近太熱了,做麪糰時,全程麪缸圍一圈冰袋!

用料  

中種液體部分 A
溫純牛奶(MUH全脂) 75克
蛋白(非全蛋液) 20克
淡奶油 70克
(安琪)耐高糖乾酵母 1.5克(冬天用2.5克)
中種其它部分 B
(白燕)高筋麪粉 250克
砂糖 9克
黃油(或等量玉米油) 5克
主麪糰 C
蛋白 20克
砂糖 37.5克
2.5克(我放3克)
(安琪)耐高糖乾酵母 1克
(安佳全脂)奶粉 15克
黃油 8克

最好吃的牛奶吐司-北海道吐司-100%中種(含70%中種法)的做法  

  1. 把中種液體部分混合均勻

  2. 把中種其它部分材料混合均勻

  3. 把步驟1和步驟2的材料放一起攪伴均勻,

  4. 低速打成麪糰,(手揉的話開始會很粘,堅持就好)

  5. 蓋上保鮮膜,放在溫暖處(溫度28度,溼度75%)靜置2-3小時,直到麪糰2-4倍大(你沒看錯,是4倍,一般我讓發到2.5倍)!

    也可以使用冷藏發酵,直接把麪糰放冰箱,4度,冷藏18-20小時,溼度不能太低,冷藏風味更佳,更省事,但麪糰不會像室溫發得那麼 大,不過也是沒關係的,會聞到灑的香氣!

  6. 發酵後的麪糰撕開,有拉絲,內部有海綿狀的組織,很多小氣孔。

  7. 酵好的種面中加入主麪糰黃油以外的其他材料,除黃油外,(注意,酵母不要和糖直接接觸。)

  8. 開始低速攪伴,1-2分鐘後成團,改成中速(3-4檔,我一般用3檔)中途停下來檢查麪糰筋度,能拉出厚膜,此時加入黃油,低速攪伴,再2分鐘後中速攪伴,直到麪糰可以扯出較爲結實的透明薄膜

  9. 薄膜裏的破洞,邊緣必須是光滑的!

  10. 將麪糰揉圓,室溫醒發到兩倍大(環境爲溫度28度,溼度75%大概1小時,)(最少40分鐘,接近2倍大)

    注意,造成不要發過度。

    用手指蘸取適量麪粉,將手指插入麪糰到手指的第二關節外,原路拔出手指,小洞邊緣處的麪糰會向內稍稍緊縮,但仍存有洞眼,此爲醒發適當

  11. 若麪糰醒發不足,插入手指時會強烈的感覺到佈置的彈力,拔出手指後小洞消失。此時,需要使麪糰再醒發一段時間。
    假如醒發過度,麪糰就會失去彈性,插入手指後整塊麪糰就會坍塌下來。

  12. 取出麪糰,不必,不必排氣。
    將麪糰分割成168g的小麪糰,按照右團方法分割,分割時要用刮板對面團進行壓切,不能用手撕扯。儘量做到均勻選題分割,減少對面團的切割次數。

    最好吃的牛奶吐司-北海道吐司-100%中種(含70%中種法)的做法步驟圖 第2張
  13. 再次將分割後的麪糰收圓,加保鮮膜醒發1小時,蓋上保鮮膜,醒發到2倍大(大概40分鐘-1小時)
    (溫度28度,溼度75%)

    必須表面光滑鼓起來。
    搓圓的目的,不單是調整面團形狀使這變成球形,更重要的一點是使麪糰表面鼓起來。麪糰分割後,其切口 處的麪筋蛋白 結構受損 使麪糰摸 起來感覺 粘糊糊的,此時,將麪糰的切口 向內掠奪,使麪糰光滑一面朝外並鼓起來,如此一來,疲破壞的部分就被被包在內,麪糰表面變得緊密光滑,就會形成一層阻礙 南團內的二氧化碳散出的麪筋蛋白膜。

  14. 一次擀卷:
    將醒發好的麪糰用擀麪杖擀成方形,翻面調整成類似上小下大的梯形,這樣捲起來好看,捲起。(動作不要太用力以免傷到麪糰,破壞麪筋),將卷好的麪糰封上保鮮膜,醒發15分鐘
    (溫度28度,溼度75%)

  15. 再次擀成長條形,然後捲起,重複之前的動作,
    注意接口的方向要一致,先放兩邊的,再放中間的,然後最終醒發,
    長條形的規格:
    底邊10CM,頂寬8CM,長約40CM
    捲起的圈數爲2.5-3圈爲宜
    二次擀卷的做法,這種手法能讓吐司組織變得更細膩

  16. 蓋上蓋子開始最終醒發,環境爲溫度35-38度,溼度85%,大約需要1小時。

  17. 方形吐司:
    當面團發至模具的8分滿時,蓋上吐司盒的蓋子,烤箱180度預熱
    吐司盒放最下層上下管175度烘烤45分。也可以180度烘烤40分。
    具體烤箱自己摸索一下,找到最合適的溫度。

    山形吐司:
    當面團發酵至模具的9成高度時。烤箱180度預熱
    吐司盒放最下層上下管180度烘烤40分。由於不蓋蓋子,8-10分鐘之內注意觀察,表皮上色差不多的時候要記得蓋一層錫紙防止表面焦掉。

    PS:必須預熱:你想想炒菜的時候,鍋是不是熱了你再放菜下去?

  18. 出爐
    取出吐司震出熱氣,拿下蓋子,
    立刻脫模,放冷卻架冷卻。

    PS:必須一烤好就馬上出爐,一出爐就馬上震氣,然後馬上出模!

  19. 出爐大概冷卻一小時後,可以切片(我一直沒買麪包刀,用的牛扒的刀,哈哈哈,一地的碎)
    必須完全冷卻後再切包!

    如果當天不能吃完,應該密封儲存,常溫能放三天,如果三天內吃不完,應該放冷凍儲存!(也不要放太久哦)吃的時候拿出來過一會就能吃,切記要切片冷凍,要不然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解凍完成呀!

  20. 最終醒發如果發過了,就不要蓋蓋子,直接做山形吐司,圖是我發到滿模,堅持蓋盒子,最後成品圖!

    最好吃的牛奶吐司-北海道吐司-100%中種(含70%中種法)的做法步驟圖 第3張
  21. 123

    最好吃的牛奶吐司-北海道吐司-100%中種(含70%中種法)的做法步驟圖 第4張

小貼士

做吐司常見問題集合

總結
本文是各種搬運的結果!